在接受《东方体育日报》采访时,谢晖,这位曾经闯荡德国足坛的中国足球名宿,就留洋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,分享了他深刻且独到的见解。
谈及球员留洋,谢晖的思绪或许瞬间飘回到了自己的留洋岁月。当年,他与杨晨等球员闯荡欧洲足坛,那时候中国球员留洋似乎并非难事,谢晖在德国的表现也可圈可点。但如今,中国球员留洋的门槛却陡然升高。谢晖直言:“这是个数学问题。当年我们是从众多人中选拔出少数精英,而现在参与足球的人数基数大幅减少,在这样的情况下,能有机会去欧洲踢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。”他进一步指出,如今中国足球与东南亚球队交锋都倍感艰难,这一现象虽令外界震惊,但在行内人看来却并不意外。因为只有参与足球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,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高水平球员,提升整体足球实力。而且,不容忽视的是,欧洲联赛在过去20年里持续进步,水平逐年攀升,这无疑进一步拉大了与中国足球的差距。
回顾近邻日本足球的发展历程,更是让人感慨万千。20多年前,日本足球与中国足球处于同一水平,但如今日本足球已远远将中国足球甩在身后。日本足球通过大力发展青训,扩大足球人口基数,源源不断地为各级联赛和国家队输送人才,众多日本球员在欧洲联赛中站稳脚跟,这正是他们足球水平飞速提升的关键所在。
那么,当年德国人在何种情况下会给予中国球员出场机会呢?谢晖给出了简洁而有力的答案:“你要达到他们的标准,所有标准都达标了,他们就让你踢了。在欧洲,没有所谓的外援特殊待遇,只要你水平够,就能获得上场机会,逻辑就是这么简单。”他以众多日本球员为例,许多日本球员能够在欧洲赛场上登场比赛,靠的就是自身过硬的实力,即便语言并不流利,但在足球场上,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。
谢晖回忆在德国踢球时的经历,很多外援即便德语不熟练,沟通不顺畅,但在足球场上,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。而且,足球场上的沟通并不复杂,掌握大约20个关键单词,就足以实现较为顺畅的交流。所以,谢晖认为,如今中国球员和外界对于留洋存在诸多不必要的顾虑,诸如文化差异、语言障碍等,其实这些都并非核心问题。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一点,那就是球员自身的实力。“踢不上比赛,归根结底就是实力不够,球还不够好,其他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。”他斩钉截铁地说。
看看如今在欧洲足坛大放异彩的亚洲球员,三笘薫起初英语也并非精通,但这并未阻碍他凭借出色的球技在布莱顿等球队中立足,成为球队的关键球员。孙兴慜情况略有不同,他16岁就前往德国,在那里学习德语和英语,但最根本的,还是他作为球员出类拔萃的能力和水平,才让他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球星。
谢晖的这些观点,无疑为中国足球的留洋之路指明了方向。中国球员若想在欧洲足坛闯出一片天地,就必须将提升自身实力作为首要任务。只有实力得到认可,才能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,实现留洋的价值。同时,这也给中国足球的青训工作敲响了警钟,只有扩大足球人口基数,从更多的孩子中选拔和培养人才,才有可能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,让更多的中国球员有能力踏上欧洲的足球舞台。